荆楚文脉丨设计改革开放标志性建筑的湖北建筑师——专访袁培煌 

2018-12-20 01:59 发布

494 0 0



袁培煌








“摸”出来的中国第一高楼

1992年春天,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一路南行,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在深圳,他掷地有声的说到:“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

邓小平讲这段话的地点是国贸大厦,当时的中国第一高楼,三天一层楼的速度说的就是这里,而这座改革开放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团队来自湖北,袁培煌是主要设计人。

“当时,深圳改革开放的前期,找了好几家单位,我们院做的方案选中了,很有幸我参加了。”——袁培煌

袁培煌1955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同年分配到中南建筑设计院,当时叫中南工业建筑设计院工作。在接到国贸大厦设计任务前,已经设计过武汉防洪纪念碑、省人民医院住院部等一系列地标性建筑物。但面对国贸大厦这样的设计方案,还是第一次。

袁培煌


实际上这是我们中国真正的高层的开始,当时我们也没有什么资料参照,我们也没有做过,所以是在做的过程中摸索。

这栋楼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建筑,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本身和改革开放一样,是摸着石头过河。

这个摸,不仅因为它是当时的第一高楼,是真正意义上的超高层建筑,还有一个更大的难点,就是这栋大楼并没有一次设计成型。当时深圳希望把这栋楼建设成对外的窗口,最初的方案只是38层,超过37层南京的金陵饭店,成为全国第一。后来希望把它建成20年不落后的楼,于是改成44层。最终确定下来是53层。

就这样,边施工边修改设计,就连后来闻名全国的旋转餐厅,也是后来才加上去的。



袁培煌


深圳市政府也在不断地提要求。旋转餐厅,原来其实是没有的。这个当时是因为看着建得有这么高,深圳市政府就提出来顶上要有一个旋转餐厅,这样离罗湖口岸比较近,以看到香港。



1992年1月20号,正是在这个旋转餐厅里,邓小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精辟论述。而深圳国贸大厦也因为其特殊意义,建成后先后接待了江泽民、李鹏、尼克松、布什、李光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际政要,成为改革开放的地标建筑。

40年过去了,这座当时边建设边修改设计、边修改设计边建设的第一高楼,看似不合常理,却成为改革精神的时代注脚。

袁培煌


好像有点不太合理,因为是边设计边施工,但当时客观条件是这样,就是这样做的。但是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么一个前提条件,我们不可能完成这样一个任务。



什么建筑100年不落后?

深圳国贸大厦,武汉防洪纪念碑,湖北省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这些凝聚着时代记忆的建筑,都出自同一双手——原中南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袁培煌。195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分配到武汉工作,至今已有63年。





袁培煌


那个时候叫中南工业建筑设计院,建设部直属的,我是分配来的,那个时候的大学生非常的少,像我们那一批来到中南院只有三个人。

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创新精神,从50年代至今,袁培煌设计了包括改革开放标志性建筑——深圳国贸大厦在内的一系列地标性建筑,1994年被授予全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这是全国工程设计界的最高荣誉。

建筑设计,这个在普通人看来,复杂、神秘的学科,在大师的头脑里,早已删繁就简,简单成一句人人都能听懂的大白话。

袁培煌


这个我要讲讲我的观点,建筑的本质还是讲功能,你为什么要建这个房子?像我们建这栋大楼,是为实用,要讲办公的合理性,交通的合理性。不能单纯的为了形式而形式。

袁培煌说,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向,为形式而形式。尤其是一些学生和年轻的设计师,喜欢模仿国外的明星建筑师,这些建筑师往往都是追求形式上的奇特,而这样的作品又往往很容易得奖。甚至,在一些地方的招投标中,这种设计方案更容易得到决策者的喜爱。曾经有一家医院要设计住院部,国内很多方案,都具备很强的实用性。但对方的负责人不满意。



袁培煌


他觉得这些建筑,设计来设计去都是差不多的。最后选择了法国的月亮形的。住院部的外观是一个弧形的,就没有什么规律了,你想把它切成小块的,房间肯定不是方方正正的,所以他为了外观形式,牺牲了一些功能。

好建筑如同好拳师,重要的是内功,一个内功深厚的拳师,不用花拳绣腿,只要往那里一站,浑身就能散发出一种由内而外的气势和美感。

在袁培煌看来,建筑是由自然规律形成的,设计讲实用,建造讲质量,这样的建筑浸透了内在的美,是不会落后的。

袁培煌


你比方说阅马场的红楼。它是两层楼,局部三层楼,那现在我们看它摆在那儿,分量很足啊,周围的就是八层楼,你也比不过它。你看上海外滩的房子,现在就是100年也不落后,不是形式的奇特就不落后。现在习主席说,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算是一个警示。




大师的大学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大学,也许有形,也许无形,承载着纯真、欢乐、追求和梦想。

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原中南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袁培煌青年时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勤学建筑知识,晚年又走上华中科技大学的讲台,将毕生所学授予莘莘学子。他心中的大学,青春摇曳,梦想满枝头。

袁培煌


我很怀念综合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工学院都在一起。你看我们那个时候的文学院同学,都有一些文艺气息,有欢喜拉胡琴的,有欢喜吹笛子的。那个时候啊,交流得很频繁,到了周末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学生公社,然后办聚会,大家拉拉胡琴。



袁培煌说,他考入大学的第一年,其实是中山大学,是一个综合大学,第二年才院系调整。综合大学的时候,各个学科的学生经常在一起,看似平常的娱乐活动,却带来了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工科生可以从其他学科的同学那里吸收灵感,潜移默化的为将来的设计事业打下基础。

袁培煌


那个时候有农学院的,他们是搞病虫害的,几个同学,这跟我的专业完全没有关系,但是我们跟他玩的很好,他们的这种仿生学呀,对我有很大影响,我觉得很有启发。

让袁培煌大师恋恋不忘的除了同学间的交流,还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

袁培煌


我记得我们有一个老师是美国回来的,他就自己在学校里盖了一个小楼,然后请我们去吃饭。我还记得我们有一个建筑历史的老师,他喜欢收集各种年画,还有剪纸,然后邀请我们到他家去,铺到地毯上面给我们看,教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的融洽。



87岁的大师在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不经意的在沙发上挺起了腰,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青春岁月,眼中闪着光、声音里发着热。

1996年,他再次回到大学校园,兼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面对改革开放大潮中长大起来的一批批青年学生,袁培煌希望,他们能真正的沉到建筑中去,而不是靠模仿国外设计迅速成名。

袁培煌


那现在的建筑师一出来就做十几层楼,而且做得非常的简单,他就画一个形态,而这些形态呢,可以从国外的建筑杂志上抄袭过来。有时候领导一看,唉,还不错呀,选上了,很洋洋得意。

不要洋洋得意,不要浮光掠影,而是沉下心,真正学到人家的精髓。这是袁培煌的愿望,他告诉记者,他的同事到澳大利亚去,做的全都是小住宅,和国内动辄几万方,十万方的建筑完全不同。



图 / 袁培煌为《荆楚文脉》题字


袁培煌


那我说你们学到的东西在那里用不上啊,他们说不是啊,在那里学到很多东西。那里的房屋的设计,包括门口的一个小花台,一个小设计都是要画出来的。甚至房间里面怎么摆家具,都要研究透了。人家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所以年轻的设计师,一定不要好高骛远。



荆楚文脉 往期链接

(点击下方文字即可阅读)

1、荆楚文脉丨"长期积累,才能偶有所得"——专访作曲家王原平


2、荆楚文脉丨“从真实中体悟深刻的生活哲学” ——专访著名乐评人李皖

3、荆楚文脉 | 诗词魅力耀古今——专访国学教授李敬一

4、荆楚文脉|“艺术家永远走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路上”——专访徐本一

5、荆楚文脉 |“舞台是最生动的讲台”——余惠承专访

6、荆楚文脉 | “始终如一,只为更好地发展儿童音乐 ”——专访余远荣

7、荆楚文脉丨“所谓悟道,就是带着思考行走。”——专访宋刚明

8、荆楚文脉 丨“你有多高的修为,就有多大的表达” ——专访冷军

9、荆楚文脉 丨 湖北姑娘演了一部电影,总理亲自调动进京——-专访谢芳

10、荆楚文脉丨“我想把幸福感传递给听我作品的受众“”——专访柳棣

11、荆楚文脉丨“既然是人之为人,就要有初心、要有取舍、要有担当”——专访张执浩


因为时代,他们给了文脉激越的跳动;

因为他们,时代有了荆楚深情的轨迹。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1038·1058——音乐广播全媒体呈现

荆楚文脉——湖北文化名人访谈录

12月3号起全线推出,敬请关注!

FM103.8湖北经典音乐广播将会在6:00、6:30、6:45、7:30、11:30、19:30 六个时段播出

FM105.8楚天音乐广播将会在6:00、6:30、6:45、9:30、13:30、18:30 六个时段播出













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部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制作

《荆楚文脉——湖北文化名人访谈录》

本期稿件

作    者:宋鹏、王雨薇

责任编辑:王汉斌、李筠

新媒体制作:陈琬玉、范晨曦

播    音:洁 琳

策划/统筹:李  筠

监     制:余笑忠、蔡梅

总 监 制:张效慧

感谢娃哈哈集团

对本次采访活动的独家冠名支持





分享本文,每次被点击增加您在本站积分: 2红宝石
B Color Smilies
荆楚文脉丨设计改革开放标志性建筑的湖北建筑师——专访袁培煌 

帅的人都用微信扫了!
联系
我们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