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论坛2018”盛大召开 

2018-10-24 14:10 发布

637 0 0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创新论坛2018”于2018年10月20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是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与示范》《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经济发达地区传承中华建筑文脉的绿色建筑体系》的阶段性成果召开的,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共同主办,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筑技艺》杂志社承办的,来自全国各地设计院、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源主持。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俞滨洋,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修龙,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张大玉,以及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副主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分别进行了致辞。



▲ 开幕式主持及嘉宾

一同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刘加平院士、孟建民院士、王建国院士、庄惟敏大师等专家,以及中国工程院三局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办公室主任科员邢慧娴,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社会事业与区域发展处张巧显处长、宋敏主管、温泉主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专项协同督导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林波荣,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文兵、副总裁孙英等。

论坛现场



▲ 论坛现场



▲ 论坛报告嘉宾

上午论坛报告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院士主持。

首先,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孙英副总裁以《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为题,提出了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的理念体系:人性化、本土化、低碳化、长寿化、智慧化,全面概括了降低资源环境负荷、提高建筑品质、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方向。

随后,四个项目的负责人分别就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孟建民院士结合主持的《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项目,从“绿色空间组合与调节理论”、“贡献率设计方法及流程”、“开放式标准及工具”三大板块,六个关键环节的技术体系,提出保证绿色建筑设计目标效果的一致性的设计方法与工具,并介绍了高大空间、大型综合体和居住建筑三大类型在我国的四个气候区中进行的工程示范与示范。

崔愷院士结合主持的《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与示范》,介绍了具有气候适用性的以空间形态为核心的机理研究及设计方法,兼顾空间围护体系及人对空间环境性能感知差异的设计技术,多主体、全专业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协同策略与平台,强化以全寿命周期内节能减排为目标的地域差异性设计对策,并重点介绍了通州行政副中心办公楼、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等一批示范项目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王建国院士结合主持的《经济发达地区传承中华建筑文脉的绿色建筑体系》项目,介绍了适合当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文脉多样性和丰富性品质和以标准化、工业化和产业化为特征的绿色建筑营建技术方法,以及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富含建筑文脉要素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并重点介绍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三个经济发达地区的工程项目示范与研究。

清华大学庄惟敏院长结合主持的《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项目,介绍了以西部地域建筑文化传承和绿色发展一体协同的青藏高原地区、西北荒漠区和西南多民族聚居区三个典型地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方法、营建模式和技术体系,以及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林艺术馆、海东市河湟民俗文化博物馆和西宁市市民中心等工程应用项目。



下午的论坛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主持。

清华大学张悦教授介绍了《绿色公共建筑的气候适应机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通过区域环境、建筑形体、建筑空间三个维度的形体空间数据解析,构建典型地域气候区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数据库,探索形体空间特征参数与地域气候参数的耦合关系,进而提出形体空间气候适应性评价体系框架。

东南大学韩冬青教授介绍了《具有气候适应机制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的阶段性成果,提出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即从“自然-人-建筑”的系统思维出发,从气候与建筑的相互影响机制入手,探索以空间形态为核心,以要素集成和过程协同为特征的科学方法。

天津大学刘刚教授介绍了《基于贡献率的新设计流程》的阶段性成果,以高铁站为例从空间形式、围护结构、主动技术方面分析提出关键性的节能策略选择。

东南大学张彤教授介绍了《空间调节与绿色建筑的学科自主性》的阶段性成果,强调了空间调节通过有效的空间组织、合理的体型和构造设计,以空间本身的形态和组织状态来实现对室内外环境的性能化调节等减少能耗的重要技术策略。

沙龙研讨

最后,崔愷院士主持了沙龙环节。几位专家围绕话题展开了多方位的探讨,包括:最终的研究成果会指向更加简单化还是复杂化的绿色建筑设计?从以往建筑师凭借经验的定性到今后的定量,是否会陷入计算的怪圈?绿色建筑设计的引导不仅在于建筑师当中,更重要的在于建筑教育中——未来应该是设计型的教育还是技术型的教育?经过深入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当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成为建筑师的共识,绿色建筑设计真正由建筑师引领时,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将转变成更易掌握的感性认知,并会更好地验证设计本身,从而带来更高品质的建筑成果的呈现,也由此让建筑设计过程变得愉悦。而回到建筑学本身,建筑本来就应当是绿色的,应当是于环境中获得均衡与美。当建筑重新回到环境调控的建筑学的本体,建筑的创新将是绿色和生态的,同时表达着地域文化,未来我们的建筑将走向真正的可持续。



▲ 沙龙讨论现场

(从左至右依次为崔愷、刘刚、王建国、刘加平、韩冬青、张悦、庄惟敏、张彤)

整个活动过程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现场始终座无虚席,激发了各位建筑师们对学习绿色建筑设计的热情。

同期活动
四个项目的科技成果展

会场内还举办了项目科技成果展览,展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孟建民院士主持)、《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与示范》(崔愷院士主持)、《经济发达地区传承中华建筑文脉的绿色建筑体系》(王建国院士主持)、《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庄惟敏大师主持)四个项目的科技成果,展示了国内最新和详实的绿色建筑成果。




▲ 项目科技成果展现场

同期活动
绿色建筑参观

当天中午,主办方组织参会代表参观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新科研示范中心项目(以下简称创新楼)。

创新楼建筑规模约4.2万㎡,地上15层,地下5层。主要用途是为中国院各设计部门提供新的办公研发场所,并包含会议展览、员工食堂等功能。

创新楼所处的城市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建筑遵循日照条件形成独特形态,设计上也顺应这种形态塑造了连续的室外平台,并通过楼梯串联,为设计师提供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成为本项目作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理念。同时,室内部分顺应建筑形态形成一个自下而上逐步收分的中庭,中庭改善了较大进深办公空间的通风采光,也为使用者提供了开放多元的交流空间。在主创建筑师的认真讲解下,代表们结合所见所得,对绿色建筑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 中国院创新科研示范中心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 项目参观现场



▲ 参观现场嘉宾合影




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绿建专项规划设计协同创新会


论坛前一天的10月19日,四个课题组还分别召开了组闭门会议“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绿建专项规划设计协同创新会”,近300名成员参加了这次会议,每组的子课题组向项目组详细汇报了各自的研究成果。闭门工作会结束后,各项目组相关课题负责人约40名成员举行了沟通协调会,大家密切关注各组动态,进行了充分而详实的交流和分享。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 闭门会议现场



▲ 各项目组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合影


点击关注“中大院”微信平台获得更多信息

分享本文,每次被点击增加您在本站积分: 2红宝石
B Color Smilies

你可能喜欢

Doris 2016-03-19

万科合集12.4个G

精品合集

5953 100 10

赵小龙 2015-10-31
admin 2015-05-17

El Croquis百位大师专辑part1

建筑图集

1818 0 1

壁咚君 2019-02-26
【AT】“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论坛2018”盛大召开 

帅的人都用微信扫了!
联系
我们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