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吕晨阳:从建筑设计到人机交互,我的思维模式经历了哪些转变 

2018-10-19 13:48 发布

851 0 0
本期在路上主人公吕晨阳,研究生就读于莱斯大学建筑学专业,Gap year 任精于设计产品设计师,2018年进入Umich大学攻读人机交互专业。擅长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思考产品设计。



吕晨阳

密歇根大学,人机交互硕士

莱斯  大学,建筑学硕士

精于设计产品设计师

凯诺优秀讲师

凯诺君:请简单介绍下你的专业背景和院校经历?

吕晨阳:我是从建筑学专业转交互专业的,之前15-16年在莱斯大学读的建筑学硕士,本科也是建筑学。毕业后到互联网公司任职岗位是产品设计,2018也就是今年收到了密歇根大学人机交互专业的offer,即将去美国读书。

凯诺君:为什么会有转专业的想法呢?

吕晨阳:当时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想法是想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假期都没闲着,会在做建筑的实习和工作坊。接触交互设计其实很偶然。我一个学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找我合作一个网页设计的项目,我负责设计方面的工作。当时是熬了三天把这个项目做出来,而且在项目过程中看我同学通过代码实现的动效、框架等,相比起建筑来说会更加直观、周期也更短,所以开始对交互设计产生了兴趣。

所以在莱斯的时候开始自己上一些网课,同时选修了计算机学院的课程,希望能尝试一下这个方向。16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开始做作品集去应聘互联网公司的职位,投了有百来份简历吧,但都有点石沉大海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建筑学专业背景和互联网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后来碰巧我的简历被精于设计CEO王斯旻看到,就给了我这个机会试试。

凯诺君:在精于设计你的主要职责是哪些方面呢?

吕晨阳:从17年3月开始,我在精于设计主要是从事产品设计和研究方面的工作。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设计平台的游戏化研究,二是甲方需求分析。

总体来说,虽说国内对美的事物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由于大众审美水平暂时还没跟上,对设计师的重视依然不足。而精于设计是一个新兴的互联网设计平台,其宗旨就是在让设计师能开愉悦的做出好设计的同时,也让甲方能省时省力的选出好设计。

我做的工作是“How”的部分,怎么让设计师爽,怎么让甲方省心,对应的就是游戏化研究和甲方需求分析,这两个方向成果后来也放进了我的作品集。





游戏化研究

凯诺君:能详谈一下你工作的这两部分内容吗?

吕晨阳:产品的设计和研究就有点像是建筑师,统领了整个产品的走向和发展路线。从前期分析、用户群体的分析研究和确定、产品功能的开发到最后产品的实现,都需要产品经理来跟进。

当然,产品经理在不同的阶段会需要和不同方面的人合作,像是前期阶段会和用户体验和研究的人配合来决定产品的大致走向,中期阶段会和交互设计师或者是界面设计师合作控制外观设计,后期阶段和开发部的程序员来进行实现。

我在精于设计一开始做的是游戏化的开发,基于精于设计最开始是MVP产品,也就是小而精路线,配备的都是简洁高效的功能的状况,根据游戏机制,来试图将其开发成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产品。

而关于甲方需求分析,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希望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线上的设计偏好的问答,来快速获得甲方对设计的需求,从而减少不需要的沟通成本。





游戏化研究

凯诺君:精于设计给你带来了哪些感想或是收获呢?

吕晨阳:首先是非常感谢大旻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度。从一开始我是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来思考产品开发,对游戏化这个概念先是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然后结合现状,提出一个点来进行深化并搭建整个体系框架,再结合功能来完善整个产品,最后进行微调来让整个产品更加符合游戏化的机制,这整个过程是非常自然而然。

其次是我感觉建筑学的专业背景让我会对这两个方向有比较深入的思考。以与客户需求以及用户群体来说,明显人机交互会有更多的机会以及能够服务更多人群。说这个的原因是如果有同学对于与客户沟通感兴趣的话,其实不妨兼修一下HCI方向,其中一些对于科学和数据的分析方式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是有所帮助的。

对比起在设计院,从事交互类工作能让我与更多具有多样化背景的人进行接触,并且与整个公司的各部门的人员会有合作的机会,例如产品、设计、运营、销售、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对个人职业还是生活方面的长大都非常有利的,互联网公司的许多资源是设计院所无法提供的。







游戏化研究

凯诺君:Umich MSI专业方向非常自由,有考虑过具体哪个方面是你想要发展的吗?

吕晨阳:Umich 作为HCI方向的老牌院校,实力是毋庸置疑的。虽然我也觉得数据分析方向不错,但是根据我的了解,就算是数据分析的博士出身,就业也不算是十分乐观。从个人来说,我更倾向从理论层面来进行研究,代码类的话和我思维方式不算是十分吻合,所以最后决定还是走HCI方向。



用户偏好设计

凯诺君:对建筑的背景对申请 HCI 有什么优势或者劣势吗?

吕晨阳:和建筑比的话,HCI 是个很新的学科,很多申请者都没有相关的背景,所以不用太担心。建筑学对逻辑思维的锻炼是很充分的,这点放在HCI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反过来,我觉得人机交互其实可以反哺建筑学的。虽然两者都是为用户服务,但建筑和用户的沟通其实不多,更多的是和甲方沟通,而人机交互是和用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会找到一个用户群体,再深入的研究这个用户群体的行为,从而更好地服务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重这个思维的转变。






用户偏好设计

凯诺君:对要申请HCI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

吕晨阳:这个专业很重实践,有工作经验是很加分的,如果有时间的话,推荐投个互联网的实习。另外文书非常重要,学校会通过文书,看你有没有潜质来学习HCI的,有心申请的同学可以多看看前辈都是怎么写的。

其次就是中国的设计师更多是要求PS、AI这些视觉层面的技能,而美国的设计师会在这个基础上,加上前端的要求,所以技术多少是要学一点的。

凯诺君:这次的转型很棒,有什么想感谢的人或事吗?

吕晨阳:感谢大旻在一年多时间里的帮助和提携,与大旻这种亦师亦友亦老板的关系让我学到很多,无论是在产品设计上还是建筑设计上还是待人接物上。在精于设计的这段时间是我个人长大最快的一段时期。

感谢精于设计的小伙伴们一路以来的照顾和支持,很高兴能有机会与这么一群聪明又勤奋的朋友们一起为了一个目标努力

最后要感谢Joe和Dora在半夜帮我耐心的修改 Umich 需要提交的sop,我到现在都还记得看到Joe标注的密密麻麻的注释时的感动,我能拿到umich有你们一半的功劳!

本文采编:莹雪、孙婧一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吕晨阳作品集

在路上合集

在路上 | 吴婧萱:一个爱琢磨的建筑学生的哥大之旅

在路上 | 杨晓楠:SCI-Arc并不只是天马行空

在路上 | 李玉寒:赢取LA先锋大奖,需要的不仅是选材精准

在路上 | 建筑博士教你中国古建用参数化怎么做

在路上 | 看东工大硕士如何带着师承解读建筑“匠心”

在路上 | 刘联璧:在RMIT探索后现代主义下的建筑设计

在路上 | 张文佳:从RISD到SOM、OMA的理工科生艺术之旅

在路上 | 班培颖:Autonomy和Context最终相遇前,建筑师要在他们之间跑几圈儿呢?在路上 | 连续2年获得ASLA学生奖,来自RISD的多元景观师

在路上 | 一个建筑师 半个程序员,宾大参数化建筑师的长大之路

在路上 | 开挂的建筑师:实习期就在Gensler主设项目、入选华大年刊

在路上 | 周轶玲:游遍欧洲名校后,我在哈尔滨建了个塔

在路上 | 高志民:毕业至今,服务超4亿用户的UI设计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路上 | 卓泓铎:在BIG不加班的时候,我是走过五大洲的旅行摄影师

在路上 | 建筑生如何在硅谷找到产品设计师的工作

在路上 | 景观设计师李意:北林、宾大、SWA的心路历程

在路上 | 许书魁:执着于景观设计的“墨西哥卷饼”

在路上 | 马欣然:用几何解读遗忘的建筑

在路上 | 林愉婷:当台北景观师遇上西雅图

分享本文,每次被点击增加您在本站积分: 2红宝石
B Color Smilies

你可能喜欢

Doris 2016-03-19

万科合集12.4个G

精品合集

5953 100 10

赵小龙 2015-10-31
admin 2015-05-17

El Croquis百位大师专辑part1

建筑图集

1818 0 1

壁咚君 2019-02-26
在路上|吕晨阳:从建筑设计到人机交互,我的思维模式经历了哪些转变 

帅的人都用微信扫了!
联系
我们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