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根X顾浩 | 室内设计材料的“小材大用”
【腾讯家居 设计频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室内设计也进行着不断的更新,人们对室内设计也有了更新认识。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设计中大量的重复与抄袭,而是追求具有独特文化与个性的设计。当今,各种装饰材料的大量涌现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及创新的灵感,极大地加强了室内设计的表现力。
精彩视频
对于室内装饰材料的研究,不仅要掌握其功能的基本特点,更主要的是研究材料本身的装饰性和艺术表现力。如今,可用在室内装饰中的材料很多,但是要做到合理搭配则较为困难。我们应如何主动驾驭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材料独有的特性?本期由得高健康家居独家冠名的《设计对话》,邀请到著名设计师王小根、顾浩,一起来探讨室内设计中材料的运用。
关于嘉宾
王小根—根尚国际空间设计创始人
王小根,根尚国际设计机构创始人兼设计总监,IAI亚太设计师联盟理事。在室内高端地产设计领域拥有近20余年的丰富经验,“以刚毅而柔美的设计理念,创造一种极致的生活文化”为追求。
主要奖项:
荣获中国十大样板房设计师荣誉称号;
荣获亚太室内设计样板房设计大奖;
荣获2014第三届“形意东方”年度杰出设计人奖;
Luxe China“中国室内设计年度封面人物”;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2014-2015中国室内设计年度封面人物”;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评选为2015年度中国设计青年领袖。
代表作品:
《8哩岛》荣登台湾奢华风格杂志ARCH《雅砌》封面;
《伊泰华府岭》获得PIN UP 中国样板间家居设计创新金奖;
《金地西山意境--多瑙河圆舞曲》荣获“2014CIDA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样板房类别唯一金奖。
顾浩—著名别墅设计师、米兰社发起人
顾浩从事别墅设计近20年,服务央视主持人李思思,奥运冠军陈一冰,影视明星袁泉、夏雨等800余位高端审美诉求人群的住宅设计,其中设计别墅近500套,深谙中国古代文化。
所获荣誉:
2004年获得主流户型最佳网络人气奖;
2004年获得中国国际设计双年展优秀奖;
2004年获得北京第六届美化家居优秀奖;
2005年获得北京第七届美化家居三等奖;
2005年获得北京北京主流户型设计三等奖;
2006年获得中国国际设计双年展三等奖;
2007年获得北京明星设计大赛亚军;
2008年获得中国中青年杰出室内建筑师;
2008年获得北京10大明星设计师;
2008年获得全国主流户型设计金奖;
2008年获得北京主流户型设计总冠军;
2011年获得中国百名优秀设计师。
访谈实录(节选)
【腾讯家居】当下室内装饰材料的趋势是什么?
【王小根】首先是受经济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力量带动的是我们对文化的关注,其实希望找到一个内心的感受。我记得有一个设计师曾经聊过,他说如果设计缺少东方的元素,它就无法去表现一个奢华的感觉。这种奢华感觉并不是我们认为的贴金戴银,而是让自己内心有一种升腾起来的自然的愉悦感,这个是很难的。你可以看到自然材料有很多,比如我们纯自然纯天然的材料;那你同时也可以看到,因为中国人的这个喜好,很多矿山都被挖没了,导致石材现在的价格越来越高,科技的力量也在这上面展现出来了,砖的对自然大理石的模拟以及它的大尺度。实际我觉得材料的变化真的是跟文化,跟风格的变迁,跟经济力的变迁是息息相关的。
王小根作品《著·语》
【顾浩】今年米兰展主题叫致敬经典,它的主题有两个部分,经典工艺和经典的艺术。所以设计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个就是受科技影响,第二个是受材料影响,第三个就是文化影响,我们现在发现设计受新东方文化的影响很大,大家可以看到一些山水画的石材多了起来。在科技方面,瓷砖已经突破1.6mx3mx2m的尺度,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今年的木地板也有一个趋势,就是手工的木地板越来越多,拼花的也越来越多。所以致敬经典就是说,把手工的温度和它的时间放在我们的材料里不断地体现出来。
顾浩作品
【王小根】在整个室内设计当中,我觉得材料的运用就相当于一个诗人遣词造句一样,字不是他创造的,但是他运用字的组合,进行推敲,它的意境就会完全不一样。所以设计师材料的选择,其实是表达一种情感,对一个空间的感受,那他对材料的精准度的研究,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对材料的把控,不仅仅是空间和造型,有时候一个恰当的材料,能达到以一代十,以一代万的效果。
【顾浩】像北欧现在流行有机主义,有机主义就是属于自然的,是属性表现出来,同时表现人类的情感。所以材料的属性,从有机主义走出来了,有机主义把自然属性表现出来,也把人的情感表现出来。第二个就是回归经典工艺的手法。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
【腾讯家居】装饰材料对空间的设计有什么影响?
【王小根】材料在整个使用以及设计当中,其实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米就相当于室内设计中的材料。其实大家用的材料都一样,但是不同设计师手法不同,做出来的味道就会不一样。不管是法式的还是中式的,是粤菜还是川菜;同样是这些材料,同样是那条鱼,做完之后的感觉和味道都是完全不同的。
王小根作品《简·山》
【顾浩】任何一种材质,不能单一地讲这个产品怎么怎么样,它是和我们周围的灯光和造型各方面连接一起的。所以我们的材料也一样,它本身的属性需要灯光的体验。比如说我们在一个红色的材料上打一个蓝色的灯光,它就变成紫色的了;如果打一个白光它就可能又有变化。灯光可以把材料的属性表现的更加充分,不同的灯光下表现出不同的材质,所以材料是一个个体,它不能代表整体。
材料本身并不完美,但是可能通过设计师的眼睛,通过设计审美,把它塑造成另外一个客观存在的形体。由于材料本身处于一个客体存在,所以我们要给它创造一个主体价值的存在。
顾浩作品
【腾讯家居】材料跟设计风格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王小根】材料和风格是紧密相关的,因为有特殊的材料,就会形成了特殊的风格,它俩是紧紧密相关的。比如说,想到东方的建筑,我们就想到木头,中国的建筑基本是以木材为主的,木材的柱径大小高低也决定了我们整个建筑的形态和它最大的尺度。西方的建筑就是以石材为主,所以你看它的整个雕刻也好,或是整个建筑的形态,它会形成纵向的一种关系。所以材料和风格之间,它俩是就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在材料运用方面,刚才谈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比如大理石,就会给人一种宫廷建筑豪华的感觉;但如果它的表面结合东方元素做处理,其实也很自然。以前中式传统建筑里大理石很少用,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它表现东方的建筑时候,用大理石表达山水画也很自然。 设计师用另外一种角度找到中国水墨的感觉,这也是文化的融合。所以说,一个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会激发出对原来一种风格的重新
王小根作品《青·庭》
【顾浩】每个材料都有自己的属性,就相当于我们中国的金木水火土,它对应的每一代人也是一样的。从设计的角度讲,如果我们说美式乡村风,大家会想到铁艺和木质;如果说简易,会想到大理石或木质;如果说中式风格,我会想到古朴的家具。材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一定把一个材料归到哪一类,在现在这个历史长河里面,这条路已经被推开了;因为现在设计是自由的,材料也是自由的,很多人都在跨界。就像王老师刚才说的,用欧洲的一条鱼可以做成中国的松鼠桂鱼,用中国的鱼也可以做成欧洲的食物。所以说东为西用,西为中用是没有界限的。但是从文化传承上来说,我们可能觉得做松鼠桂鱼会是最好吃的,但是西方的鱼也能做成这样。我觉得我们的意识要改变,因为我们最后存在的是主体意识,当然客体也是存在的。
【腾讯家居】在选择装饰材料上,南北方有何差异?
【王小根】中国的南北气候差异的确很大,但是科技改变生活。现在科技、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对材料以前的一些禁忌区域慢慢都已经被打破了。但是我觉得,南北方人们的生活习性或喜好对材料的影响比气候差异对材料的影响还要大。比如说北方人在用材上希望厚重一点,浑厚一点;南方人则希望轻盈一些,其实这只是一个大多数,但也有反向的特例。
王小根作品《青·庭》
【顾浩】欧洲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撒丁岛,以及亚洲东南亚大部分,是以木质结构为主;但是北非以及德国的大部分建筑是以石材为主。因为石质建筑它能抵御冬天的寒冷,木质建筑保暖性可能要差一点,但随着科技扁平化以后,这个界限被打掉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像深圳很热的城市,也是跟我们做一样的玻璃墙、大玻璃窗;到哈尔滨,结构也是一样。全球化以后,包括日本,北欧以及东南亚,你会发现全世界做的东西都一样,穿的衣服都一样,审美也越来越接近。
设计师其实需要一个很高的对材料认知的审美。如果没有这种认知能力,所有好东西坏东西都吸收进来,就是材料堆砌,就会产生一种虚胖臃肿的感觉。
顾浩作品
【腾讯家居】地面选材,消费者应如何考虑?
【王小根】如果仅仅是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很多时候,第一,跟你的经济预算有关系,花多少钱做多少事。第二,跟家庭成员有关系,如果有老人和孩子就得多方面考虑;如果是年轻人,就可以自由自由发挥了。第三,就是跟自己的喜好有关系了,如果喜欢很安静,那自然木头是最合适的。
以木地板为例,近几年,国内的木地板,包括进口木地板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表面的材料其实都一样,可能都是橡木,胡桃木等,但是它可以在表面上做不同的工艺处理,呈现出像艺术品一样的木头纹理。地面的选材在整个室内设计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占据了非常大的一个比重,并且地面材料也几乎决定了整个设计的风格和走向。
王小根作品
《安女士·邸府》
【顾浩】首先,要考虑美观性。现在木地板已经完全时装化了,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木地板上有很多的蝴蝶、昆虫的花纹和工艺,这意味着时尚已经和我们室内设计材料融合在一起了;但艺术是靠经济来支撑的,只要有足够的预算的,这个是没问题的。第二,我们要讲求实用性。从实用性来讲,复合木地板比实木木地板更符合当下的使用,因为它解决所有的变形问题,防潮问题。
总之,科技感超越了我们之前的认识,所以设计师要不断学习自己,认知才会前进。
本文由腾讯家居原创,转载注明出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