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妖百鬼 发表于 2018-9-25 12:11:51

建筑 | 3个月前连软件都不会的她,去了美国“AA”——SciArc!



回复【逆袭】,了解更多汉艺学员成功案例

美国建筑类名校在硕士阶段的选拔中,对于申请者的综合条件的审核非常苛刻,不仅要求申请者提供“完美的”作品集,对于GPA、托福、GRE等成绩,甚至学生本科的院校背景(985/211)都有隐性要求。

很多身在海外的学生都曾提到,国内本科非985/211学术背景,考取美国建筑名校的难度平均至少要高50%,准备时间充裕还好,若时间紧迫,难度甚至要提高到70%以上。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双非”背景,与deadline进行“时间赛跑”,最终成功逆袭全美top10SciArc的故事。

L同学

所在院校:南京某大学

专业:建筑设计

offer:

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

迈阿密大学(UMiami)

杜兰大学(Tulane)









主带导师





Matt. Jia

汉艺国际(H·Art)建筑学部 学部长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 建筑学 硕士

AIAS 美国建筑师学生协会 会员

Aedas 凯达环球建筑事务所 建筑设计师

HHD-FUN 华汇北京建筑事务所 建筑设计师

01

L同学刚来汉艺咨询的时候,时间已经接近了申请高峰期。本科“双非”背景(非985/211)的她,临时起意打算去美国读书,且一心只想去加州。还记得当时她手上并没有托福和GRE的成绩,对于那样一个时间节点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作品集时间紧迫,还要刷托福和GRE.

对于汉艺导师团队来说,虽然美国建筑院校我们已经足够熟稔,对学生状态的准确判断、专业知识输出效率、项目制各项时间节点的把控能力也有充分的信心,但学生在心理压力下是否能全程保持高效的配合输出同样至关重要。

最终,从几次谈话中L同学透露出的坚定信念,以及评估L同学所具备的相对扎实的基本功,我们决定和L同学一起直面挑战。

正在进行线上教学的Matt





02

从L同学正式成为汉艺学员开始,导师团队又对她的专业能力进行了更加系统化的分析,得出结论是:L同学的基本功相对扎实,建筑学知识和技法能力的掌握也相对比较全面,图纸表现力也不错。比较明显的劣势在于前期调研环节,每一个设计方法的运用背后缺少理论基础去支撑,设计逻辑上方案的推进不够严谨。

L同学的优劣势已一目了然,在极短的时间下,更需对症下药。根据她的情况,我们初步决定作品集项目方案:优化更改3个学校的既有项目,额外增加一个非线性的高层设计项目。

L同学-项目过程图





优化修改原项目并不意味着更加省时省力,而且学生普遍容易陷入自我认知的误区,L同学也无而避免地钻了牛角尖。

比如在根据场地调研绘制场地周边信息时,L同学的mapping调整了近2周,而原因仅仅是为了把图画好看。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对设计的整理流程把控和信息目的性不明确,导致很多功夫和时间浪费在配色等次要问题上。幸好导师及时纠正了L同学问题,才避免时间的浪费。

在此建议大家:对于多重信息的表现,首先需要明确整张图的重点信息,而在后期排版中再去控制配色,甚至表达不清楚的信息可以用其他形式进行表达与补充。

L同学-最终项目成果图





03

在开启新项目之前,由于L同学主要目标是申请加州院校,尤其想要冲击SciArc这种明显偏重“先锋设计理念”的学校,根据汉艺对美国西岸几所院校的了解,我们建议L同学不仅要在主题定位上有相应的侧重,而且在造型上也必须要有区别于东海岸院校的表现方式。

以SciArc为例,加州的几所建筑牛校的风格很明显——科技,先锋,数字化,注重社会性等等,L同学经过与老师的几次讨论,也特别注重在新项目中凸显这些元素,最终确定设计一座位于东京的无人机消防站。

DI排名:美国西海岸建筑学本科vs研究生





04

在建模表现阶段,提到参数化设计,大家想到的都是Rhino,但我们建议L同学首选Maya软件建模的方式。因为Maya相比于Rhino更明显的一个优势是——强大的塑形和曲面细分能力。

面对陌生的新软件,显然又是一个新挑战,时间已经相当紧迫。在软件老师的指导下,不服输心态让L同学几乎不分昼夜地拼命学Maya整体的建模思路,克服了初期新软件所带来的各种不适感后,L同学马上就把学到的内容转化到项目的推进中。最终的效果也相当明显,Maya呈现出的非线性大体量设计,对于L同学申请SciArc等加州院校显然有很大帮助。

熟悉每所院校的风格侧重,有针对性地准备,并不是一句空话。比如申请SciArc时,尽量去展现自己的建模能力与空间表达能力,同时不要去忽略每个设计背后的理论基础,让每一个设计都有根有据,设计的推导过程尽量展现更多的细节与逻辑关系,图面风格把控可以做到尽量展现自己的风格。

L同学-非线性高层设计





05

每年申请SciArc人数至少1200人,而能被发面试邀请的只有大概200人。在审阅作品集时,每份作品集会被翻阅得非常快,全本翻阅下来平均也才只有10分钟。

电子审阅系统下,考官会采用审阅缩略图(Thumbnails)的方式去获取作品集信息,因此对排版和图面整体性的要求非常高。建议选用16:9比例的图纸,尽量避免长版对页排版,因为那样显示器无法获取更多的细节。

在申请MArch-2时,学生需要展现设计作品的专业性,比如图解,概念,设计过程,以及最终的出图表现与结构分析等等。

整体排版中,不仅仅在单张图中去展示充分的信息量,同时也要注重排版的连贯性,同时在组织作品集的顺序中去展现作品集的节奏感与阶梯性。整体颜色的把控要统一,尽量避免图纸的“花哨”,这样可以帮助教授将注意力集中在设计本身,而非漂亮的颜色,否则就会造成喧宾夺主。

L同学-Underground Pacemaker







06

对于还在准备申请的同学而言,从别人的成功案例中借鉴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比什么都重要。比如总结一下L同学的成功经验,我们更应该从中得到如下思考:

1. 准备周期和个人能力永远成反比。为什么别人都开始申请了,L同学才开始准备居然也能拿到SciArc的offer?很大一部分原因是L同学的自身素质,大学期间认真思考过建筑,也具备比较扎实的基础和自学能力,所以老师讲的内容才吸收得快,才能有惊无险地完成。不要太单纯,只看到别人准备了4个月,数字背后要看自己是不是有同等的专业能力,否则并无参考意义。

2. 抗压与心态调节能力有时更重要。为了作品集能呈现更好的效果,有时无可避免要学习各种新知识和新软件,初期难免有学不会的时候,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就更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抗压能力。咬牙坚持or就地放弃常常就在一念间,L同学不分昼夜学Maya的劲头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如果自认抗压能力一般,唯一的办法就是早点准备。

3. 导师团队的教学教研实力。一个教学团队即使名师云集也会存在信息认知的边界,除非孜孜以求持续教研。正如L同学的主带导师虽不是SciArc出身,但这不影响他对SciArc了若指掌和准确判断,因为教学背后是持之以恒的教研分析。所以你的导师来自哪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做到对哪都很熟悉。

汉艺导师说

从L同学的案例中不难发现,短时间内疲于在TG刷分和作品集之间周转,对人的精力是巨大的消耗,虽然L同学最终凭借强有力的作品集夺得了SciArc教授的青睐,但如果早点开始准备就会更加从容。在此祝愿L同学在加州的学习生活一切顺利,如愿以偿地在天使之城享受加州阳光,享受Santa Monica的海滩。

同时,希望还在为艺术留学做准备的同学们,能够从L同学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发,尽快完成对自己的客观评估和规划,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尽早出发!

汉艺团队精心研发的教学课程

已成功帮助2017级学员

完成直通海外最顶级名校的目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建筑 | 3个月前连软件都不会的她,去了美国“AA”——SciArc!